小耳湍蛙

gerbillus   Annandale
   

  163  浏览



形态描述

形态 依据Annandale(1912)原始文献。
体较细长,体长33mm。头宽,三角形;吻钝尖,吻端略扁平,吻略长于眼径;鼻孔略近于吻端,眼大而突出,眼间平坦,眼间距与上眼睑等宽;吻棱钝角状,颊部凹陷;鼓膜小,很不明显,约为眼径的1/3。下颌前端有明显的齿状骨突;舌上没有游离乳突;犁骨齿弱,
两小团;内鼻孔间距很近。
四肢细长。指较细长,末端具大吸盘,第三指吸盘大于鼓膜,第一指的小;第三、第四指间有蹼迹,其他指间无蹼;第一指短于第二指。后肢很长,前伸贴体时胫跗关节远超过吻端;趾间几乎为全蹼;趾吸盘大小不甚一致,小于鼓膜;关节下瘤大,不甚突出,卵圆形;内蹠突卵圆、扁平,无外蹠突;没有跗褶。背侧褶清晰;颞褶不甚清晰;头背面有细孔,体背面散有不清晰的大长疣粒,体侧更甚。腹面和四肢皮肤光滑。
背面深黑灰色,杂以不清晰浅色斑,唇缘有浅色纵纹;体侧色浅,有黑灰色斑点;四肢特别是股部斑纹明显;腹面暗绿黄灰色,咽喉、胸部有大圆或卵圆形褐色斑点。

鉴别特征

鉴别特征 外形与崇安湍蛙Amolops chunganensis相近。小耳湍蛙的鼓膜小而不显;第三指吸盘大于鼓膜;下颌前端有齿状骨突。

生物学

生物学资料 2月份该蛙生活在山坡下海拔330m处之小溪边。印度大吉岭标本采自海拔1100m。

海拔范围

2月份该蛙生活在山坡下海拔330m处之小溪边。印度大吉岭标本采自海拔1100m。

国外分布
国内分布
分类讨论

讨论 Boulenger(1920:207)曾将获自印度大吉岭1100m处的2只雌蛙成蛙鉴定为本种,并予以描述,其中关于鼓膜明显、第三指吸盘等于或略大于鼓膜以及未提及下颌前端有无齿状骨突等情况,与Annandal(1912)的原始记述很不一致,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